随着心理科学领域对个体早期经历与身心健康关系的深入考察,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童年期创伤可能对个体发展的多个方面产生持久的不良影响。其中童年期情感忽视是童年期创伤中较为常见且有相对较高发生率的一种亚型,具体是指“看护者不能满足未成年人对于爱护和关心的需要,缺乏或拒绝对未成年人必要的共情反应、心理安慰和情感交流。”目前的研究发现,童年期情感忽视对个体成年后的情绪调节能力损害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然而,这些研究仍然存在许多诸如被试筛选不严、研究手段不全等方面的局限性,特别是缺少以成年早期个体为被试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结合问卷调查和精神科医生临床症状访谈,筛选伴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和无任何童年期创伤经历的两组健康大学生(忽视组和对照组,下同)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日常情绪调节行为的问卷分析、情境性感知和调节负性情绪的行为实验、静息态和任务态的功能磁共振技术,系统地考察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影响成年早期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行为改变及其神经基础。研究1借助《童年创伤问卷》(CTQ)、《情绪调节问卷》(ERQ)和《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的大范围在线调查,探讨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和大学生日常情绪调节策略行为和情绪调节困难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童年创伤各亚型和轴Ⅰ精神疾患的诊断标准,对在线调查的潜在被试进行筛选和分组,进一步考察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中极端高值健康组(忽视组)和极端低值健康组(对照组)在日常情绪调节策略行为和情绪调节困难上的差异,以交互验证童年期情composite genetic effects感忽视经历对健康大学生日常情绪调节策略行为和情绪调节困难的影响。大样本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在同时控制了各项人口学变量和其他童年创伤经历后,童年期情感忽视得分与ERQ重评得分显著负相关且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其变化;童年期情感忽视得分与ERQ抑制得分无显著相关;童年期情感忽视得分与DERS总分显著正相关且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其变化。中介分析显示,ERQ重评得分在童年期情感忽视得分对DERS总分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组间比较的结果发现,忽视组ERQ重评得分显著小于对照组;ERQ抑制得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DERS总分显著大于对照组。在同时控制了各项人口学变量和其他童年创伤的跨组分析中,ERQ重评得分与DERS总分显著负相关且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其变化。以上结果提示,单发性童年情感忽视经历导致健康大学生出现更严重情绪调节困难的一种重要途径,可能是通过更多损害其日常使用重评策略的倾向性而实现的。研究2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系统地考察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对大学生安静状态下脑功能的影响(局部脑功能活动、脑功能连接、脑网络拓扑属性);继而借助统计学相关分析,考察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引发的上述脑功能活动的变化和情绪调节策略偏好以及情绪调节能力间的可能关系。局部脑功能活动的分析结果发现,忽视组左内侧额上回的局部一致性显著增强且跨组分析中与ERQ重评得分显著负相关。忽视组左眶部额中回的低频振幅显著增强且跨组分析中与ERQ重评得分显著负相关。同时其左侧丘脑的一个亚区(BN241)的低频振幅显著减弱;而且跨组分析中它既与ERQ重评得分显著正相关,又与DERS总分显著负相关,ERQ重评得分部分中介该丘脑亚区低频振幅对DERS总分的影响。脑功能连接的分析结果发现,丘脑右侧多个亚区与(BN232,BN242,BN244,BN246)与全脑其他脑区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而且其中很多在跨组分析中与ERQ重评得分显著负相关(BN242与右颞中回、BN242与左颞下回、BN246与右辅助运动区之间),或者与DERS总分显著正相关(BN242与右枕下回、BN246与左枕中回)。特别是丘脑BN244亚区与右背外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既与ERQ重评得分显著负相关,又与DERS总分显著正相关,ERQ重评得分完全中介该丘脑亚区功能连接对DERS总分的影响。脑功能网络局部拓扑属性的分析结果发现,忽视组左尾状核的介数显著增大且跨组分析中与ERQ重评得分显著负相关。忽视组左辅助运动区的度显著增大且跨组分析中与ERQ重评得分显著负相关;但左颞下回的度显著减小且跨组分析中与ERQ重评得分显著正相关。特别是其右侧丘脑的一个亚区(BN240)的度也显著增大,跨组分析中它既与ERQ重评得分显著负相关,又与DERS总分显著正相关,ERQ重评得分部分中介该丘脑亚区的度对DERS总分的影响。忽视组左辅助运动区和右侧丘脑一个亚区(BN244)的节点效率均显著增大,而且跨组分析中它们均与ERQ重评得分显著负相关,但只有后者可以显著负向预测ERQ重评得分的变化。脑功能网络全局拓扑属性的分析结果发现组间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提示,伴有单发性童年情感忽视经历的健康大学生的多个静息态脑功能活动指标(特别是与丘脑相关的功能活动)均发生了变化,且这些变化可能与其日常重评策略使用倾向性和整体情绪调节困难程度的改变均关系密切。研究3应用情绪调节行为实验范式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task-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s-f MRI),比较伴有单发性童年情感忽视经历与无任何童年创伤经历的两组健康大学生在感知负性情绪和使用“重评”、“抑制”两种策略调节负性情绪后主观感受的差异及脑功能活动和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继而借助统计学相关分析,考察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引发的上述感知和调节负性情绪后的主观感受与相应的脑功能活动变化间的关系。行为实验的结果发现,忽视组感知负性情绪和使用抑制策略调节负性情绪的主观感受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其在使用重评策略调节负性情绪时的主观感受更消极。此外,跨组相关分析表明,个体在使用重评策略调节负性情绪时的主观感受与其ERQ重评得分显著正相关且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后者的变化。任务态脑成像分析的结果发现,忽视组在调节负性情绪时其包括左内侧额上回在内的8个脑区表现出了更强的激活;并且左内侧额上回与右枕下回的功能连接在使用重评策略调节负性情绪刺激时减弱。脑与行为跨组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左内侧额上回在个体使用重评策略调节负性情绪时的激活信号与其在使用重评策略后的主观感受显著负相关,且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后者的变化;左内侧额上回与右枕下回在个体使用重评策略调节负性情绪时的功能连接与其在使用重评策略后的主观感受显著正相关,且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后者的变化。以上结LY-188011体内果提示,伴有单发性童年情感忽视经历的健康大学生的在使用重评策略调节负性情绪时主观感受更消极,而且这与其左内侧额上回的功能活动改变及左内侧额上回与右枕下回的功能连接改变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支持了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会影响个体成年后情绪调节能力的观点,且首次全面揭示了单发性童年情感忽视经历对成年早期个体情绪调节影响的行为改变及其背后的神经机制。行为方面,伴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大学生有显著的情绪调节困难,日常更少使用重评策略,并且后者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前者的变化。此外,伴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大学生使用重评策略情境性调节负性情绪的主观感受更消极,并且这种更消极的主观感受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个体日常重评策略的使用倾向性。神经机制方面,伴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大学生安静状态下丘脑多方面的功能活动状态发生显著改变,日常重评策略使用往往中介上述丘脑功能活动改变对情绪调节困难的影响。伴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大学生调节负性情绪时多个脑区的激活及功能连接状态发生改变,寻找更多特别是重评负性情绪时,其左内侧额上回的激活增强以及左内侧额上回与右枕下回的功能连接减弱分别可以负向和正向预测个体使用重评策略情境性调节负性情绪的主观感受。这些结果完善了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影响成年早期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理论基础;并为今后预防和治疗与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