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作为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肾细胞癌(RCC)在全球每年约有43万名新发患者,占所有癌症病Crizotinib说明书例的2%-3%,其中RCC患者总数的80%-90%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 RCC),因此cc RCC是RCC的主要组织学亚型。cc RCC患者预后较差,严重影响生命健康。近年来,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使得一些肾癌患者在治疗中受益。然而,免疫疗法的总有效率不足40%,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从免疫疗法中获益。因此,通过探索肾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寻找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识别对肿瘤治疗敏感的药物,可以有效预测肾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随着一种新的细胞CH-223191试剂死亡过程——铜死亡的发现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铜死亡是一种新的不同于已知的调节性细胞死亡(RCD)方式,是一种依赖于铜的、可受调控的新型死亡方式,并且与线粒体呼吸紧密相关。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整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cc RCC样本的基因表达数据集,我们发现cc RCC样本与正常肾脏样品中铜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结合现有研究,我们推测铜死亡过程可能在cc RC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并尝试构建一个铜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模型来预测铜死亡过程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预后和探索免疫微环境的变化。目的:综合挖掘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基因表达谱及对应的临床数据集,分析铜死亡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况,同时利用ICGC数据库作为外部验证,构建以铜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肾透明细胞癌预后模型,在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判断,免疫细胞浸润,和药物治疗上提供新的视角。资料与方法:通过下载TCGA和ICGC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及对应的临床数据,利用R x64 4.1.3进行数据分析,探索铜死亡相关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和正常样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对铜死亡关键调节因子FDX1在cc RCC细胞系与正常肾小管细胞系中进行了差异表达的实验验证。明确铜死亡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差异表达后,通过共表达分析确定铜死亡相关Lnc RNA。通过对铜死亡相关Lnc RNA的单因素Cox分析、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分析,最终确定以8个铜死亡相关Lnc RNA作为预后模型变量。在该模型下进行主成分分析、K-M生存分析、C-index分析、ROC分析,列线图和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等。结果:已知的19个铜死亡相关基因中,有16个基因在cc RCC样本和正常样本中在表达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铜死亡关键调节因子FDX1在cc RCC癌细胞系中较低表达,正常细胞系中较高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铜死亡相关Lnc RNA预后模型的风险得分,能够作为独立预后因子预测cc RCC患者的生存时间,且高、低风险样本中,TIDE评分,免疫细胞浸润类型,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情况等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铜死亡基因及关键调节因子FDX1的差异表达提示铜死亡可能在cc RCC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一定的作用,建立起了铜死亡和cc RCC之间的联系,对以铜死亡为基础建立预后模型奠定了理论依据。基于铜死亡基因相关的Lnc RNA预后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cc RCC患者的生存预后,免疫治疗效果,同时能够作为一个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展示出了高、低风险样本中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