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影响,大型储能得到Antineoplastic and I抑制剂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可再生绿色能源。锂离子电池自商业化以来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讯、网络和消费电子等“4C”产品,然而锂资源储量不足且价格昂贵,因此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相比之下,钠元素分布均匀储量丰富,成本低廉,使得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品。钠离子电池的主要技术瓶颈在于正极材料的成本和电化学性能。在众多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普鲁士白(Mn HCF)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Mn HCF容量大幅的衰减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原因在于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导致锰元素大量溶解,以及循环过程中被氧化的Mn~(3+)的Jahn-Teller效应引起的结构扭曲,这会严重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因此针对以上Mn HCF出现的问题,在兼顾材料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的基础上,本论文展开了一下改性策略:MEM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1)镍基普鲁士蓝(Ni HCF)对普鲁士白的包覆改性。通过二次共沉淀法在Mn HCF表面包覆Ni HCF层,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包覆量在5%最优,在几乎不损失容量的情况下,Mn HCF@5%Ni HCF实现了5C下循环1000周后高达63.5%的容量保持率,全电池电化学性能展现出更有竞争力的应用前景。对于Mn HCF,Ni HCF的包覆使材料表面的锰溶解得到很好的抑制,缓解了Mn离子溶出后导致的晶格坍塌。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其他过渡金属基普鲁士蓝作为包覆层的可行性,为Mn HCF的表面改性拓宽了思路。(2)氟磷酸氧钒钠(NVOPF)对普鲁士白的包覆改性。通过原位包覆技术成功在富钠单斜相Mn HCF阴极表面上构建NVOPF包覆selleck HPLC层,抑制了Mn HCF表面发生的不良副反应和锰溶解,保持整体结构的完整性。相比之下,电化学性能最优的Mn HCF@5%NVOPF阴极在5C下可提供85%的容量保持率,并在全电池中发挥更佳的电化学性能,0.2C时提供了121.6 m A h g~(-1)的高度可逆放电比容量。非原位XRD和非原位XPS证明了作为主体的Mn HCF和作为包覆层的NVOPF均在充放电的循环过程中有着高度可逆的结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