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临床症状表现为打鼾且鼾声不规律、晨起头痛、白天嗜睡以及记忆力下降等等,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患病率在4%左右,由于该病的诊断需要特殊的设备——睡眠多导图(Polysomnography,PSG),加之人们对其缺乏正确的认知和重视,该病的实际患病率可能会更高一些。本文总结了OSAS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运动干预对OSAS的作用,通过阐明目前的研究现况,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以期为今后在OSAS人群中开展运动干预研究和工作提出建议。OSAS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一方面是睡眠时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和呼吸恢复,这造成了OSAS特有的且毫无规律的慢性间歇性低氧,突出表现为心血管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与OSAS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氧化应激增强以及炎症过程可能对这些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睡眠时正常睡眠结构遭到破坏。正常成人的睡眠呈周期性,每个周期由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和快速眼球Ascorbic acid biosynthesis运动(REM)睡眠组成。NREM睡眠和REM睡眠以90-100min的间歇交替出现,人每晚有3-5个NREM/REM周期。而OSAS患者夜间反复的睡眠呼吸暂停和重复呼吸,使之发生觉醒和微觉醒,形成睡眠片段或睡眠剥夺,睡眠效率明显降低,从而引起一系列损害,其严重后果是神经功能以及认知方面的改变。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运动对OSAS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本文综述了运动干预对OSAS患者带来的影响,发现运动能够有效降低OSAS患者的患病程度,无论哪种运动,在一定周期内均能对AHI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不同运动之间对AHI降低的差异,目前尚未有研究进行讨论。运动对于OSAS患者主观感受的作用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可能来源于运动方案的区别,比如干预周期、运动强度、运动方式等的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由对主观感受进行测量的评估工具不完全一致造成的。运动对OSAS主观感受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以往的研究表明,不加以治疗的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大大增加,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中风,心脏猝死等,这些不良的后果主要由慢性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结构紊乱介导的,受其影响的主要分子域包括交感神经活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为了验证运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许多研究者进行了探索。发现运动能有效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但对于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进行验证和探索。OSAS长期存在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有研究者采用Stroop色词测试发现了OSAS患者在微压力状态下的执行功能受损,在此基础之上,研究者通过6个月有氧结合抗阻训练来观察运动对OSAS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组Stroop色次测试准确率提升,总测试时长缩短,说明运动对患者的执行能力有正向作用。然而,运动改善OSAS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尚未有研究进行探讨,运动是否对神经内分泌紊乱有调节作用,是否能对大脑结构和形态产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OSAS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人们对该病的认知水平较低,容易被忽视和误解。OSAS患者是以夜间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结构紊乱为主要特征,通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增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片段化等,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以及认知功能损害。运动已经被认为可以有效改善OSAS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以及白天的疲劳感和夜间的睡眠质量,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但对于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进行验证和探索。目前,临床selleck产品上常用的OSAS治疗方法为持续正压通气法(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但该方法尚不能根治基础疾病,且其效果严重依赖于患者依从性,加上当下无药物治疗方法,运动疗法可能是未来LBH589 NMROSAS治疗中一种非常重要又有效的辅助手段。但在推荐将运动作为临床治疗方法之前仍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开展,如现有的研究所采用的运动方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今后可以根据疾病特征制定更多元化的运动方案,观察不同运动方案对OSAS的疗效,同时对于不同患病程度的患者进一步探讨运动与改善OSAS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还需要对运动改善OSAS的机制进一步研究和阐明,如探讨运动对OSA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的确切作用,并深入探索运动干预OSAS的其他机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