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生血通便方治疗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网络药理学分析

研究目的:观察补气生血通便方治疗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此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将在2020年10月-2022年7月到扬州市中医院就诊的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给予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补气生血通便方治疗,并嘱托患者进行自主提肛锻炼,治疗时长为4周。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盆底肌表面肌电值Automated Liquid Handling Systems、患者生活质量自测分(PAC-QOL)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网络药理学:通过TCMSP数据库搜索补气生血通便方每一味中药(生白术、黄芪、当归、熟地黄、肉苁蓉、火麻仁、枳壳、厚朴、白芍、杏仁、甘草)的有效成分信息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相关功能性便秘的疾病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所得获取到的所有蛋白名转化为基因名,整理后得到所有靶点。R语言分析得到二者的交集靶点,导入Cytoscape3.9.0软件构建疾病中药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并进行进一步的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以研究此方中药活性成分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药理作用机制。再利用R语言对疾病和药物的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所有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成分及主要信号通路。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治疗后,观察便秘症状各指标积分(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粪便性状等)下调比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患者负面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盆底肌肌力、协调力、耐力值及后静息值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但前静息的肌力值改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泻、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中,观察组出现情况更少(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网络药理学:筛选并整理后得到此方活性成分76个,潜在靶点245个,其中131个靶点作用于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在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搜集到functional constipation的疾病靶点5621个,筛除后得到靶点1336个,利用在线OMIM数据库搜集到疾病靶点23个,去重后共计个1320个。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樨Fer-1纯度草素、3β-乙酰氧基苍术酮、8β-乙氧基苍术内酯、常春藤皂苷元、异鼠李素、β-谷甾醇、山柰酚、姜黄素、花生四烯酸等化合物;筛选前10位核心靶点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TP53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GO富集分析出调控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对脂多糖的反应、老化、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免疫应答等过程参与治疗FC。KEGG富集分析预测出通便方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P13K-Akt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脂质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1.临床研究:补气生血通便方可有效治疗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既能调和气血又可减轻患者排便次数少、粪便干结selleckchem PD-0332991、排便时间长等情况,恢复盆底肌功能,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2.网络药理学:补气生血通便方是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P13K-Akt信号通路等多通路参与控制基因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减缓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肠道运动以及调整肠菌群等多过程治疗功能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