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采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与血液透析(Hematodialysis,HD)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nd-stage diabetic nephropathy,ESDN)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人数及对比心脏功能、心血管事件相关危险因素,来判断选择何种透析方式可相对降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并为未来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1—2020.1新确诊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年龄在18岁以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始透析治疗,并维持规律透析治疗至少12个月。排除进入透析前3个月患严重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以及同时接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根据透析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血透组及腹透组,收集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生化指标,心脏功能指标,并追踪随访透析3年内两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人数。首先通过对血透组及腹透组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确保两组数据的可比性。其次对于血透组透析前后、腹透组透析前后及两组间患者在透析1年后生化指标,心脏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统计两组患者心血Wnt-C59说明书管疾病发病人数及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的人数,并绘制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的Kaplan-Meier曲线。结果:1、经过严格的纳排标准筛选,69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入血透组,58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入腹透组。2、两组间患者在基线资料及透析前临床化验指标、心脏超声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血透组透析治疗后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钾、血钙水平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总胆固醇水平较透析前下降,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血磷、甲状旁腺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腹透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总胆固醇、血钾、左室射血分数等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甲状旁腺素、钙、磷水平等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治疗1年后血透组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钾、血钙、血磷水平高于腹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甲状旁腺素,射血分数水平等指标在两寻找更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年观察期内,血透组有15人出现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或急性心衰,4人急性心肌梗死,3人因心源性疾病死亡,腹透组13人出现心衰,3人急性心肌梗死,1人死于心脏疾病,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表明3年内血透组及腹透组发生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累积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X~2=0.045,P=0.833)。结论:1.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高血压,贫血,营养不良,钙磷代谢紊乱等问题;2.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血液透析较腹膜透析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腹膜透析在纠正贫血、控制钙磷代谢紊乱方面较血液透proper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析更有优势,但是两者都会造成脂代谢紊乱,血钾水平波动。3.两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对于ESDN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影响基本相似,长期维持性肾脏替代治疗会使心功能逐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