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的研究

研究目的:总结脑梗死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发病类型;比较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患者与单纯脑梗死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检验指标的差异;筛选归纳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探索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与单纯脑梗死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对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防治给予科学指导,降低发病率,改善预后。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后,收集其完整详细的病例资料(基本资料、辅助检查及检验结果、中医四诊信息等),之后根据双下肢静脉彩超及肺部CT/肺动脉血管成像的结果,填写《患者信息收集表》。2人同步将收集到的所有病例数据录入Excel表格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归纳及整理。利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脑梗死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发病类型;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检验指标、中医证候分布等情况;并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般资料及检验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发病情况:本研究共收集患者301例,其中单纯脑梗死患者2Immunohistochemistry41例,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60例。脑梗死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为19.9%,其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9.9%,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有症状GSK J4体内实验剂量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例,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无症状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5例;深静脉血栓累及左下肢24例,右下肢18例,双下肢18例,发于左下肢的比率稍高于右下肢;其中共78个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发生在活动不利侧肢体的共57个,非活动不利侧肢体的共21个。据双下肢静脉彩超示,中央型1例,混合型2例,周围型57例,其中在小腿肌间静脉丛出现血栓的共54例,为最多累及部位。2.基本资料:单纯脑梗死患者组男性142例,女性99例;最大年龄96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年龄(67.87±12.94)岁,60-69岁75例、70-79岁64例、≥80岁46例、50-59岁36例、<50岁20例;平均BMI为23.99(22.04,26.65)kg/㎡;吸烟史共52例、饮酒史共41例;平均住院天数14(12,20)天;高血压168例、糖尿病79例、冠心病61例、高脂血症36例、房颤13例;瘫痪(肌力≤2级)44例、感染20例、不良情绪18例、意识障碍12例、吞咽困难11例。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年龄(71.95±10.38)岁,70-79岁25例、≥80岁15例、60-69岁13例、50-59岁、<50岁1例;平均BMI为25.33(22.75,27.55)kg/㎡;吸烟史9例,饮酒史7例;平均住院天数18(14,20)天;高血压50例、糖尿病28例、冠心病16例、房颤9例、高脂血症6例;瘫痪(肌力≤2级)18例、感染13例、不良情绪8例、意识障碍6例、吞咽困难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住院天数、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瘫痪(肌力≤2级)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性别、BMI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高脂血症、不良情绪、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上无统计学差异。3.检验指标:两组患者检验指标在血浆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上无统计学selleck Canagliflozin差异。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组的血浆D-二聚体(D-D)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较单纯脑梗死组升高。4.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房颤、瘫痪(肌力≤2级)、感染、D-D是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5.中医证候分布:症状上,两组患者症状差别不明显,在症状肢体活动不利上具有统计学差异。脏腑定位上,两组患者主要涉及脏腑均为心、肾、脾、肝,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在脾、肾两脏上比例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在基础证素上,两组均以血瘀、痰湿、气虚、阴虚多见,其中血瘀具有统计学差异。在证素组合上,两组患者均以复合证型为主,在两证组合及三证组合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单纯脑梗死组患者以两证组合为主,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组以三证组合为主。在证型分布上,单纯脑梗死组占比大于5%的证型依照频次高低分别为:(痰湿+血瘀)证49例,(气虚+血瘀)证28例,(痰湿+血瘀+内火)证23例,(气虚+阴虚)证17例,(阴虚+痰湿+内火)证16例,(痰湿+内火)证14例。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占比大于5%的证型依照频次高低分别为:(痰湿+血瘀)证8例,(气虚+阴虚+血瘀)证8例,(阴虚+痰湿+血瘀)证5例,(气虚+痰湿+血瘀)证5例,(阴虚+血瘀)证4例,(阴虚+痰湿+内火)证4例,(痰湿+血瘀+内火)证4例。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在(气虚+阴虚+血瘀)证以及(气虚+痰湿+血瘀)证的比例大于单纯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脑梗死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较高,达19.9%,深静脉血栓发展为肺栓塞的比例低,为0%;左下肢的发生率高于右下肢;无症状患者比例高,达总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91.7%;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于脑梗死后肢体活动不利侧,达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肢体总数的73.1%;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病率高,达总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90%。2.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与单纯脑梗死相比,年龄更大,住院时间更长,更多人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房颤的既往病史,更多人出现瘫痪(肌力≤2级)及感染。3.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与单纯脑梗死相比在检验指标D-D、FIB上升高,可联合用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4.年龄、高血压、房颤、瘫痪(肌力≤2级)、感染、D-D是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5.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本虚标实,病位以脾、肾为主,涉及心、肝,基础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痰湿、血瘀、内风、内火等,证型分布上,主要为(痰湿+血瘀)证、(气虚+阴虚+血瘀)证、(阴虚+痰湿+血瘀)证、(气虚+痰湿+血瘀)证、(阴虚+血瘀)证、(阴虚+痰湿+内火)证、(痰湿+血瘀+内火)证。与单纯脑梗死相比,脑梗死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机更为复杂。存在肢体活动不利、血瘀、痰湿、气虚、阴虚的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