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前状态/病变的中医证素研究

背景胃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3大原因,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在应对胃癌的举措中,预防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适当的癌前病变诊断和管理可以降低胃癌相关的死亡率。这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相契合。目的调查胃癌前状态和病变的中医证素分布方法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研究,第二部分是专家问卷调查,第三部分为临床病例回顾研究。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系统全面地搜集关于胃癌前状态和胃癌前病变的证素分布的文献,总结其中胃癌前状态和病变的证素分布,选用OQAQ量表评估文献回顾类研究,选用JBI研制的患病率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评价临床病例研究。第二部分专家问卷调查遴选中西医消化和肿瘤领域的专家,参考文献研究对胃癌前状态和病变证素分布的总结,编制专家问卷并发放。回收后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歧项进行第二轮次的专家问卷调查。第三部分临床病例回顾研究提取并筛选纳入2019.01.01-2022.01.01于广安门医院消化科就诊,具有CAG、IM或GIN病理诊断的患者门诊病历资料282例。规范症状体征名称后依据《证素辨证学》计算证素权值,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第一部分文献研究在纳入的文献中,胃、脾、肝是胃癌前状态和病变患者主要的病位证素,气滞、湿、血瘀、热、气虚是主要的病性证素。纳入文献中,研究胃癌前状态和病变的证素分布问题的文献回顾研究常把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简单的数据合并,文献质量较低;而纳入的临床病例研究在抽样方式、病例来源、诊断标准等方面有所欠缺。第二部分专家问卷调查首轮次专家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专家认为胃癌前状态和病变的病位证素为胃、脾,病性证素包括气滞、血瘀、痰湿、气虚,而专家对肝、阴虚、阳虚等证素有一定分歧。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中专家对肝(CV=0.44)、阴虚(CV=0.42)、阳虚(CV=0.32)证素仍未达成意见协调,但绝大部分专家认为肝(90.32%专家)、阴虚(93.55%专家)、阳虚(10selleck合成0%专家)可划入或须划入胃癌前状态或病变的基本证候要素。第三部分临床病例回顾研究(1)样本中胃癌前状态和病变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年龄54.80±10.10,以中老年人为主(88.65%)。(2)样本中 CAG 67.73%、IM 93.97%、GIN 10.28%。CAG 程度与 IM 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r≥0.3)。(3)病位证素:胃(95.39%)>脾(13.83%)>肝(10.64%)Alpelisib采购>胸膈(9.57%)>心(1.42%)=心神(1.42%)>肾(1.06%)=胞宫(1.06%)>大肠(0.71%)=小肠(0.71%)>肺(0.35%)=膀胱(0.35%)。实性病性证素:气滞(81.91%)>食积(32.98%)>湿(21.99%)>血瘀(9.93%)>痰(8.51%)=热(5.32%)>阳亢(1.06%)>血热(0.35%)=寒(0.35%)=饮(0.35%);虚性病性证素:阳虚(17.73%)>阴虚(12.41%)>气虚(9.93%)>血虚(0.71%)。虚实:实(70.92%)>虚实夹杂(21.63%)>虚(7.45%)。胃与气滞、胃与血瘀、肝与气滞、肝与阴虚、气滞与血瘀、气滞与阴虚、食积与血瘀、阳虚与气虚证素程度呈正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文献、专家问卷以及临床病例回顾研究,总结胃癌前状态和病Genetic forms变的病位证素主要包括胃、脾、肝等,病性证素主要包括气滞、食积、湿、阳虚、阴虚、血瘀、气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