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疾病和疫苗免疫失败常导致畜禽免疫力低下和抗病能力差,如动物免疫后抗体滴度低、持续时间短、只针对一种亚型的抗体、需要多次免疫等问题,通常使疫苗的免疫保护率不理想,使得传统疫苗免疫需面对多重挑战。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作为细胞因子类佐剂,能够促进机体产生抗体,提高抗体水平和延长抗体保持时间,增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从而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本研究通过检测羊外周血转移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今后产业化转移因子的原料来源提供有力的保证,也将对我国畜禽健康养殖发挥巨大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对羊外周血转移因子的生物hereditary nemaline myopathy学特性进行检测,并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分别检测了样品中的多肽含量(标准线性回归法)、核糖含量(标准线性回归法)、鉴别检验(茚三酮反应和OD_(251)/OD_(280)比值)、游离氨基酸含量(国标法)、外源病毒(ELISA方法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活性(E玫瑰花环法)等指标。结果表明羊外周血转移因子的多肽含量为3.selleck GDC-00681 mg/m L、核糖含量为122.7μg/m L、茚三酮溶液反应显蓝紫色、OD_(251)/OD_(280)≥1.9、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1 mg/m L、外源病毒检测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活性值为25%。本研究制备的羊外周血转移因子的多种生物学特性指标高于市售同类制品商品A和商品B,说明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前景良好。同时对羊外周血转移因子进行了临床应用评估,分别检测其对新城疫抗体滴度(血凝抑制试验)、禽流感抗体滴度(血凝抑制试验)以及对传染Tofacitinib试剂性支气管炎抗体(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影响,分别于免疫后7天、14天和21天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商品A、商品B)相比,羊外周血转移因子组样品的抗体水平在免疫后7天、14天和21天均增加,新城疫抗体滴度和禽流感抗体滴度高于转移因子同类制品,且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显著高于转移因子同类制品(p<0.01)。说明羊外周血转移因子具有良好的增强免疫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使用的羊外周血转移因子各项指标高于市售转移因子同类制品,具有较高的多肽含量、核糖含量、核酸浓度、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活性值;与疫苗联合使用时,能增加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水平,且高于转移因子同类制品的抗体水平。羊外周血转移因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转移因子的提取来源提供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