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口服液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子机制

目的:考察红花口服液(HOL)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药效作用特点并初步探究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脊神经结扎(SNL)大鼠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OL低、中、高剂量组(0.5、1.0、2.0 mL·kg~(-1)·d~(-1))以及阳性药普瑞巴林组(25 mg·kg~(-1)·d~(-1)),每组6只。在脊神经结扎手术恢复3 d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并采集样本。期间检测各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冷痛阈值,考察HOL的镇痛作用特点。将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HOL高剂量组的海马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取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进而,选择与NP密切相关的靶标进行验证,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寻找HOL关键活性成分与靶标分子的具体结合位点。此外,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评价HOL对NP大鼠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以及冷痛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HOL组可有效升高其机械痛阈值以及冷痛阈值(P<0.05);转录组分析发现,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共有37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24个、下调基因252个,模型组与quinolone antibioticsHOL组相比共有19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3个、下调基因161个。其中,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IGF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和整合IACS-010759配制素A5(ITGA5)与NP密切相关。Real-time PCR结果提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中上述五个分子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相比,HOL组可有效降低其mRNA表达量(P<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红花主要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酚和槲皮素与上述靶标分子IGF1,MMP2,MMP14,ERBB2,ITGA5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稳定的氢键作用力。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0表达失衡(P<0.01),与模型组相比,HOL组可显著减少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含量(P<0.01),增加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PPF-02341066临床试验<0.05)。结论:HOL对SNL大鼠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神经炎症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