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动脉刺激点电针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比较神经-动脉刺激点电针治疗与西药外用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梗死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NSC 127716采购脱落2例)和对照组(36例,脱落3例)。两selleck产品组均予基础神经内科治疗和综合康复训练及理疗。观察组予神经-动脉刺激点电针治疗,穴取患侧星状神经节刺激点、迷走神经干及耳分支刺激点(左侧),患侧桡动脉刺激点、尺动脉刺激点、桡神经刺激点、尺神经刺激点、正中神经刺激点;对照组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早期水肿明显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天1次,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及治疗后2周(随访)VAS评分、患手水肿体积,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肌肉骨骼超声技术测量两组患者患侧手背侧皮肤厚度、中指皮肤厚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及随访时VAS评分、水肿体积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VAS评分、水肿体积低于治疗2周(P<0.05)、随访时VAS评分、水肿体积低于治疗4周(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4周以及随访时VAS评Medical Knowledge分、水肿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患侧手背侧皮肤厚度、中指皮肤厚度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患侧手背侧皮肤厚度、中指皮肤厚度降低(P<0.05)。结论:神经-动脉刺激点电针治疗可改善脑梗死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水肿症状,其疗效优于外用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