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是地球上丰富的水资源,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AZD1152-HQPA地下水普遍存CH-223191在硝酸盐和铬酸盐复合污染现象,严重影响到人类饮用水安全。本文以黄铁矿、葡萄糖以及黄铁矿+葡萄糖分别为电子供体构建自养、异养以及混养反硝化体系,探究不同电子供体反硝化体系下硝酸盐和铬酸盐同步去除的差异;并进一步构建混养反应渗透墙,探究其长期运行的效能以期指导实际工程应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三个体系中Cr(Ⅵ)对反硝化的影响效应有所不同。当Cr(Ⅵ)浓度从2 mg/L增加至6 mg/L时,自养体系反硝化性能明显被抑制,而混养和异养体系未受到明显影响;这与NAR酶活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同时,当异养和混养体系中C/N(0,1,2)小于4时,混养体系呈现较好的反硝化和Cr(Ⅵ)去除能力;这可由系统中自养反硝化菌属、非生物条件下黄铁矿对Cr(Ⅵ)的化学还原得到解释。此外,无NO_3~–N存在条件下,三组体系中Cr(Ⅵ)去除速率均一定程度地增加,然而混养体系降解最快,进一步说明了混养体系中黄铁矿对Cr(Ⅵ)去除的促进作用。(2)Cr(Ⅵ)的添加改变了微生物的EPS组分及其群落结构特征。3D-EEM分析显示EPS中微生物副产物和酪氨酸类物质减少,而色氨酸显著增加;EPS的Zeta电位出现明显降低,这些改变均有利于污泥的结构稳定及其对Cr(Ⅵ)的抗冲击性。自养、异养和混养体系的优势菌属Thiobacillus(1.65%~2.81%)、Denitratisoma(2.57%~8.70%)和Aegiribacteria(3.65%~8.43%)等在投加Cr(Ⅵ)后相对丰度得到明显提升。(3)在反应渗透墙长期运行过程中,当进水Cr(Ⅵ)浓度从0.5 mg/L逐渐提高到3 mg/L,硝氮和Cr(Ⅵ)平均去除率分别从90.85±7.41%降低至62.32±8.19%,92.13±2.24%降低至55.75±10.44%。随着C/N的升高,硝氮和Cr(Dendritic pathologyⅥ)的去除率均得到恢复,然而硝氮去除率的恢复期远远短于Cr(Ⅵ),说明当硝氮和Cr(Ⅵ)共存时,硝氮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SEM-EDS和XPS结果显示污泥和黄铁矿表面均含有Cr(III)沉淀,说明Cr(Ⅵ)是通过生物和化学还原得到去除的。黄铁矿使用后还原态Fe(II)/S_2~(2-)/S~0转变为Fe(III)和SO_4~(2-),推断Fe(II)和S_2~(2-)/S~0参与硝氮和Cr(Ⅵ)的生物还原过程。此外,系统长期运行后的主要优势属分别为Pseudoxanthomonas、Acidovorax和Simplicispi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