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烟雾病患者发生脑卒中以及卒中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对其中的可控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2年3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特发性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颅脑CT、MRI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将所对应的责任大脑半球分为梗死半球、出血半球、单纯供血不足半球,并对三组责任大脑半球的铃木分期、侧枝循环评分、大脑后动脉受累情况等脑血管检查资料以及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实验室检查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患者发生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相关因素;通过电话对其中的单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改良的伦琴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随访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随访时患者的mRs评分,分别将单侧脑梗死和单侧脑出血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更多,研究患者脑卒中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总共260例烟雾病患者(363个责任大脑半球)作为本研究的研究人群以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60例。363个责任大脑半球中,梗死组责任大脑半球148个,出血组责任大脑半球110个,单纯供血不足组责任大脑半球105个。260例烟雾病患者中,单侧脑卒中患者136例,其中单侧脑梗死患者78例,单侧脑出血患者58例。在78例单侧脑梗死患者中,预后良好的患者48例,预后不良的患者30例;在58例单侧脑出血患者中,预后良好的患者28例,预后不良的患者30例。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纯供血不足组相比,梗死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血压控制水平分级、铃木分期、侧枝循环评分、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存在差异(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差的血压控制水平(OR=1.893,95%CI=1.146-3.126)、较高的铃木分期(OR=1.332,95%CI=1.024-1.731)是烟雾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OR=0.356,95%CI=0.181-0.699)、偏高的年龄(OR=0.970,95%CI=0.942-1.000)是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保护因素(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纯供血不足组相比,出血组在血压控制水平分级、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铃木分期、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之间存在差异(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差的血压控制水平(OR=2.211,95%CI=1.404-3.483)、偏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OR=5.422,95%CI=1.425-20.640)是烟雾病患者发生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OR=0.418,95%CI=0.177-0.991)是患者发生脑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4.对单侧脑梗死患者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压分级、血压控制水平分级、血糖控制水平、大脑后动脉受累、复发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间存在差异(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较差的血压控制水平(HR=2.073,95%CI=1.215-3.537)、较差的血糖控制水平(HR=3.925,95%CI=1.501-10.269)、大脑后动脉受累(HR=2.573,95%CI=1.147-5.771)是烟雾病患者脑梗死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对单侧脑出血患者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控制水平、大脑后动脉受累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间存在差异(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较差的血糖控制水平(HR=3.023,95%CI=1.168-7.823)、大脑后动脉受累(HR=2.729,95%CI=1.111-6.703)是烟雾病患者脑出血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selleckchem Compound 3.05)。结论:1.血压控制水平较差、铃木分期较高会增加烟雾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性别为女性以及年龄偏高会降低烟雾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2.血压控制水平较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会增加烟雾病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出现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会降低烟雾病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3.血压控制水平较差、血糖Nucleic Acid Electrophoresis Equipment控制水平较差、大脑后动脉受累会导致烟雾病患者脑梗死后预后不良。4.血糖控制水平较差、大脑后动脉受累会导致烟雾病患者脑出血后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