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的存在,使得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大幅度降低。而临床上顺铂作为一线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然而,由于副作用等因素,急需寻找一种新的化合物,以提高顺铂的抗癌效果并减轻其不良反应。最近的研究表明,泛素特异性肽酶18(ubiquitin-specific pBMS-907351体外eptidase 18,USP18)与多种癌症的治疗有关,但它在CRC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USP18在CRC中的作用及其调控顺铂耐药的潜在机制。方法:为了分析USP18表达水平与CRC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联,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数据库,包括UALCAN数据库、immune parametersTIMER数据库、GEPIA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建立了稳定的USP18敲低细胞模型,并运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USP18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沉默状况;通过CCK-8实验、克隆平板实验探究结直肠癌细胞敲低USP18表达后增殖,克隆能力的改变。选取USP18敲低的稳定细胞系作为实验对象,使用不同浓度的顺铂同时处理细胞,CCK-8试剂盒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毒性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中细胞周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以及凋亡情况。最后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和Caspase-3。结果:公共数据库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的USP18的m 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与USP18表达有关;USP18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树突状细胞、B细胞、中性粒细胞、CD8+T细胞、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q 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慢病毒转染结直肠癌SW620和SW480细胞,USP18基因敲减效率约为60%-85%。敲低USP18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CK-8结果显示敲低USP18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下调USP18表达使顺铂对SW480细胞的IC50降低至12.74μg/m L,对SW620细胞的IC50降低至13.40μg/m L;USP18敲低促进SW620细胞系中活性氧的产生,但在SW480细胞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SP18敲低和顺铂的组合后,在两种细胞系中都显著增加了ROS水平(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USP18沉默和CDDP共同处理可selleck化学以显著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两者相结合促进凋亡(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USP18可能是一种新的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远高于邻近组织,且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同时,敲低USP18可促进细胞增殖,表明USP18在CRC中可能起到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此外,敲低USP18可通过ROS介导的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增强顺铂在CRC中的抗肿瘤功效,提示USP18可能是CRC顺铂化疗的潜在分子靶点,为克服结直肠癌策略中的顺铂耐药性提供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