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非治愈切除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胃食管结合部(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非治愈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9月于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的早期GEJ癌患者114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治愈获悉更多性切除组和非治愈性切除组,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形态、病理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是否合并溃疡等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非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对独立危险因素的数量与非治愈性切除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形态、病灶位置、是否合并深在性囊性胃炎、cyclic immunostaining背景炎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 0.05)。肿瘤直径(>2 cm)、黏膜下浸润、溃疡、未分化癌和黏膜下纤维化是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cm)、黏膜下浸润、溃疡、未分化癌是早期GEJ癌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独立危险因素的数量与术后非治愈性切除发生Barasertib IC50率相关(r=0.492,P <0.01),危险因素数量越多,非治愈性切除率越高。结论:肿瘤直径(>2 cm)、黏膜下浸润、溃疡、未分化癌是早期GEJ癌ESD治疗后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因素的数量越多,非治愈性切除的比例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