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院内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和时间分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院内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和时间分布。分析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及各危险因素与院内MACE的相关性大小;进一步探讨MACE发生的时间分布,进而通过对AMI患者临床基础资料的分析,在患者就诊的早期识别出可能出现MACE的高危人群,并预测其可能出现的时间段,进而对高危患者进行提前干预,降低AMI患者PCI术后院内死亡的风险。方法:本研究收集2022年INCB018424化学结构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MI并行PCI术的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选定299名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两组,即MACE组(19例)和非MACE组(280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院内MACE的危险因素,然后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相关危险因素对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根据A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时间点,进一步将MACE组19例患者分为3组,0-6小时组(11例)、6-24小时组(5例)、≥24小时组(3例)。计算院内MACE在各时间段的发生率,并比较三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分析影响院内MACE时间分布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不同时间段内MACE的类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⑴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更低、年龄更大、心功能Killip III-IV级患者更多(均P<0.05),而两组患者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⑵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CRP、NEUT、NLR、AST、BUN、D-dimer、Tn I、Myo、NT-pro BNP等指标更高(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RBC、HGB、MCV、MCHC、WBC、LYM、MONO、PLT、PLR、MHR、TC、TG、HDL、LDL、LP(A)、LP(B)、ALT、Crea、K~+、CK-MB、PT、PTA、INR等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⑶非MACE与MACE两组在LVEDV、LVESV、肺动脉主干内径、左房内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的LVEF更低(P<0.05)。⑷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更严重,PCI术中植入的支架数更多,术中血栓抽吸率及IABP植入率更高(均P<0.05);而两组在冠脉血管病变支数、STEMI患者所占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⑸将差异性分析有统计学意Liraglutide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年龄、心功能Killip III-IV级、术中植入IABP泵是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年龄预测MACE发生的AUC为0.670(95%CI:0.561-0.778,P=0.013),敏感度最高,为73.7%,特异度为55%;植入IABP泵预测MACE发生的AUC为0.677(95%CI:0.527-0.828,P=0.010)敏感度为36.8%,特异度为98.6%;心功能Killip III-IV级预测MACE发生的AUC为0.316(95%CI:0.0Lab Automation93-0.338,P=0.000),敏感度为31.6%,特异度为17.9%。即术中植入IABP泵对院内发生MA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⑹根据MACE发生时间点分组后发现,0-6小时组、6-24小时组、≥24小时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57.9%、26.3%、15.8%,三组间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彩超结果及介入手术相关指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24小时组的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0-6小时组及≥24小时组(均P<0.05);0-6小时组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6-24小时组和≥24小时组(均P<0.05);在MACE类型方面0-6小时组以心源性休克为主要原因,6-24小时组以心力衰竭为主要原因,≥24小时组MACE各类型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较高的年龄、心功能Killip III-IV级、术中植入IABP泵是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中植入IABP泵对于MACE的发生预测价值较高;冠脉病变支数、血清NT-pro BNP水平是影响AMI患者院内MACE时间分布的主要因素;0-6小时组的MACE类型以心源性休克为主,6-24小时组的MACE类型以心力衰竭为主,≥24小时组MACE各类型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