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食管癌根治术预后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癌症之一,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其死亡率在迅速增加,虽然对食管癌的控制与防治措施有所改善,但疗效却并不好,且一般在五年内的生存率都很低(10%-40%)。食管癌根治性切除作为食管癌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影响患者预后的各种因素非常复杂public health emerging infection,包括患者基础情况、手术操作、麻醉管理等,它们对癌症转移和复发都存在深远影响,故为了更好的临床结局,回顾性分析了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来判断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中心手术室行食管癌根治术的363例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和病理资料,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至2022年6月或者患者死亡。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式可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P值≤0.1以下则直接进入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式进行分析。存活曲线依据Ka Plan-Meier法制作,存活曲线之间的对比采用Log-rank检查。全部进行双侧检查,P值<0.05的差别具备一定统计意义。结果:老年人(≥65岁)217例,中年人(<65岁)146例,男281例,女82例,有高血压史74例,无高血压史289例,有糖尿病史62例,无糖尿病史301例,有吸烟史151例,无吸烟史212例,有饮酒史108例,无饮酒史255例,有慢性胃炎病史20例,无慢性胃炎病史343例,ASA分级III级301例,ASA分级IV级62例,心功能分级1级21例,心功能分级2级316例,心功能分级3级26例,静吸复合全麻36例,硬膜外麻醉327例,开放手术100例,腔镜手术263例,颈内吻合155例,胸内吻合208例,TNM分期I-II级232例,TNM分期III-IV级131例,上食管癌41例,中食管癌222例,下食管癌100例,肿瘤最大直径≥3厘米256例,肿瘤最大直径小于3厘米107例,肿瘤侵犯超过肌层214例,肿瘤侵犯未超过肌层149例,肿瘤细胞高分化62例,中分化159例,低分化142例,肿瘤神经侵犯137例,肿瘤神经未侵犯226例,有癌栓135例,无癌栓228例,存在淋巴结转移152例,无淋巴结转移211例,术后使用镇痛药超过5天219例,术后镇痛药未超过5天144例,术前肾功能正常的293例,术前肾功能不全70例,术后放化疗142例,术后未放化疗221例,术后肺炎174例,术后没有肺炎189例,术后胸腔积液148例,术后无胸腔积液21Belnacasan半抑制浓度5例,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手术方式、吻合口位置、手术时间、术后肺炎与胸腔积液均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显著相关性,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神经侵犯和癌栓、术后放化疗、术后镇痛药持续使用时间均与OS存在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TNM分期(P<0.001,HR=1.71),肿瘤分IACS-10759供应商化程度(P=0.008,HR=1.36),术后镇痛药持续使用时间(P=0.010,HR=1.49)与OS有显著的相关性。术后镇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未超过5天组中位生存期(51.0个月)比术后镇痛药持续使用时间超过5天组中位生存期(36.0个月)明显延长。结论:1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受到多重因素影响,TNM分期、细胞分化水平和术后镇痛药品应用时间都是患者OS的独立风险因子。2食管癌患者年龄不应成为限制其手术的原因,对于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应予以根治性切除病灶。3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肺炎和术后胸腔积液不是食管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