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流感流行趋势及流感相关超额死亡率的估计研究

背景:流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极为严重的疾病负担。准确估计流感相关死亡负担对于流感防控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无研究在考虑流感短期收获效应(harvesting effect)的基础上,估计不同年龄组及性别的流感病毒亚型/谱系相关的死因别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EMR)。目的:探讨合适的代表流感活跃程度的指标,描述广州市2015~2018年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并估计流感对于全人群和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死亡负担,分析流感对于死亡影响的时变特征。方法:从广州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获取2011-2018年广州市逐周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及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数据,并收集同期逐日死亡监测数据。从中国气象数据网下载同期逐日气象数据。基于Serfling模型计算肺炎与流感超额死亡率,以确定流感活跃强度的最佳代表指标。采用结合分布selleck产品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ged non-linear model,DLNM)的柯西-泊松回归模型(quasi-Poisson regression model),在控制死亡率的长期趋势及季节性、气温、绝对湿度、节假日、星期几效应后,探究流感活跃强度指标与人群死亡的关联,并据此估计在实际流感流行及无流感流行(反事实)两种情景下的期望死亡率,分别记为E(Y|flu=fluobs)、E(Y|flu=0)。流感相关超额死亡率即为E(Ylflu=fluobs)-E(Y|flu=0)。结果:使用流感样病例占比乘以流感分毒株的实验室检验阳性率得到的指标代表流感病毒的活跃程度最为合适。基于该指标,本研究发现流感在广州全年流行,不同年份流感病毒亚型/谱系的活跃情况存在差异。流感相关超额全死因、呼吸系统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与流感年死亡率Transgenerational immune priming(/10万)及其经验置信区间(empirical confidence interval,eCI)分别为:25.06(95%eCI 19.85-30.16)、20.36(95%eCI 16.75-23.74)、9.41(95%eCI 7.78-10.90)和 3.88(95%eCI 2.80-4.84)。流感在60~79岁和≥80岁年龄组中造成的超额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分别占全人群死亡总数的32.9%和63.7%。流感相关超额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男女比为1.34(95%CI 1.17-1.54),流感相关超额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男女比则为0.72(95%CI 0.63-0.82)。甲型H3N2、乙型Yamagata谱系、乙型Victoria谱系和甲型H1N1相关超额呼吸系统与心脑血管疾病年均死亡率(/10 万)分别为:8.47(95%eCI 6.60-10.30)、5.81(95%eCI 3.35-8.25)、3.68(95%eCI 0.81-6.49)和 2.83(95%eCI-1.26-6.71)。相比于其他流感病毒亚型/谱系,甲型H3N2在60~79岁及≥80岁人群中的超额死亡率最高,分别为20.22(95%eCI 14.56-25.63)和 180.15(95%eCI 130.75-227.38),而<60 岁年龄组在各类流感毒株中受甲型H1N1影响最大,超额呼吸系统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29(95%eCI 0.07-2.32)。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Yamagata谱系的死亡率位移(mortality displacement)时间为2~5天,而乙型Victoria谱系的死亡率位移时间则为5~13天。结论:在广州,流感季节性流行造成一定数量的死亡,且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中。乙型流感病毒,特别是乙型Yamagata谱系造成的死亡负担不容忽视。流GW4869价格感相关超额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超额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存在反向性别差异,潜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本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流感季节性流行对人群死亡影响的时变特征,可为流感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科学数据,同时可为准确估计流感死亡负担提供方法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