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乳制品是生牛乳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之后制备而成,生牛乳的质量对乳制品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但生牛乳在加工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被污染的风险,其中,细菌是污染的重要因素immunofluorescence antibody test (IFAT),对生牛乳的储存与生产具有较大威胁,极易影响生牛乳的质量。另外,由于奶牛生产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容易引起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本研究从山东省泰安市、东营市和青岛市共五个奶牛场采集生牛乳样本共计30份,每个奶牛场各采集6份样本,调查了不同奶牛场生牛乳样本中的细菌总量以及细菌的多样性和耐药性。首先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来计算样本中细菌总数,采集的生牛乳样本细菌总量在4.08~6.56 log CFU/m L之间。其中,泰安奶牛场的细菌总量最低,QD1奶牛场的细菌总量最高,QD2奶牛场的数据离散程度较大,而且不同奶牛场之间的细菌总量都有一定的差异。各奶牛场大罐奶细菌多样性通过血平板划线培养结合微生物质谱仪进行检测,对不同地区奶牛场细菌组成以及不同奶牛场之间细菌种类的多样性与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0份样品中总共分离出129株细菌,属于18个属和37个种,Acinetobacter、Pseudomonas和LactPD0325901小鼠ococcus是分离出的优势菌属,优势菌种为Lactococcus lactis和Acinetobacter johnsonii。其中,泰安地区样品中分离出的细菌属于6个属和13个种,Bacillus和Staphylococcus是分离出的优势菌属,优势菌种为Bacillus marisflavi和Staphylococcus xylosus。东营地区样品中分离出的细菌属于9个属和15个种,Pseudomonas、Lactococcus和Acinetobacter是分离出的优势菌属,优势菌种是Lactococcus lactis和Pseudomonas gessardii。青岛地区样品中分离出的细菌属于11个属和17个种,Acinetobacter、Lactococcus和Macrococcus是分离出的优势菌属,优势菌种为Acinetobacter johnsonii和LactocSAG采购occus lactis。结果表明泰安地区的细菌多样性结果与东营和青岛地区不同,东营地区的细菌多样性结果与青岛地区有一些相似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样本中发现存在Staphylococcus chromogenes等一些致病菌以及Pseudomonas fragi等一些能引起生牛乳腐败的细菌,并且在泰安地区、东营地区、青岛地区都检测出了Rothia endophytica。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通过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检测,耐药基因通过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对选择的10种抗菌药,细菌分离株对磺胺嘧啶和链霉素有着较高耐药性,分别为53.2%和50.6%;对氨苄青霉素、硫酸粘杆菌素、头孢曲松钠、林可霉素的耐药率为29.0%、24.3%、20.2%和11.8%;对新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8.6%、8.2%、6.2%和6.0%。同时共计分离出22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多为三重和四重耐药。对筛选的9个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发现,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以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4′)-Ia的阳性率最高,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 _(KPC)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2′′)-Ic的阳性率较低,多粘菌素类耐药基因mcr-1、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 _(NDM-1)和林可霉素类耐药基因lnuB没有检测出。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部分地区生牛乳中的细菌多样性和耐药性进行调查,完善了山东省奶牛场大罐奶微生物的监测数据,为生牛乳的质量控制和风险预警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