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独立危险因素,为个体化治疗和提高患者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整理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合并肾功能不全(RI)的患者就诊时的病例特点及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就诊时的年龄、性别、治疗方案及既往是否有肾病史和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如血钙、血肌酐、尿酸、尿素氮、血红蛋白、β_2微球蛋白、血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骨髓浆细胞比例、血清免疫蛋白分型、F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ISH等指标。通过对比初诊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正常和肾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初诊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初诊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硼替佐米为基础方案治疗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反应及影响肾脏反应的因素。结果:我院9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位年龄是65岁(42-79),男性64例,女性27例。男女比例2.37:1,男性多于女性。根据肾小球滤过率<40m L/min/1.73m~2为异常组,>40m L/min/1.73m~2为正常组。其中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为有44人,占48.4%,肾功能正常组30人,肾功能异常组14人。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绝对数、白蛋白、球蛋白、D-S、R-ISS分期、免疫球蛋白类型,轻链分型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ISS分期期及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β_2微球蛋白、高尿酸血症,1q21位点扩增(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肾功能不全组较肾功能正常组具有更低的血红蛋白和更晚的疾病分期及更差的预后的特点。其中肾功能不全组较与肾功能Ceralasertib说明书正常组相比在ISS分期III分期中发生率(82.6%VS39.7%),P=0.00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高尿酸血症:肾功能异常组比较肾功能正常组524(430-595)VS443(308-515),(P=0.016<0.05);β_2微球蛋白在肾功能异常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8.6(6.2-10.1)VS3.9(3.3-5.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义。肾功能恢复组较未恢复组具有更高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在1qMK-482721基因扩增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58.8%VS30.6%(P<0.05)。通过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存分析,肾功能恢复组较未恢复组具有更久的疾病缓解期;肾功能损害较轻的患者具有更久的疾病缓解期。结论:1.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组较正常组具有更低的血红蛋白水平。2.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组较肾功能正常组具有病程更晚期阶段。3.贫血和ISS分期是MM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4.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更容易发生1q21基因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