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炎性指标与食管癌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外周血炎性指标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性以及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123例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并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其分为正常组和吻合口瘘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外周血炎性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炎性指标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23例患者中正常组104ABT-199研究购买例,吻合口瘘组19例,吻合口瘘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吻合口瘘组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NM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3 d 2组患者的炎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6 d吻合口瘘组患者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SII显著高于正常组,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LMR)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之后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差异有统计LY-188011价格学意义(P <0.05),吻合口瘘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NLR、PLR、NMR、SII显著高于正常组,而淋巴细胞、LMR低于正常组。结论 术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NMR、SII处于高水maternal infection平,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手术时间和术前NMR水平对吻合口瘘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SII下降缓慢,淋巴细胞数上升速度缓慢,血小板数上升速度快,提示发生吻合口瘘的可能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