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课题以L型氨基酸转运体1(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1,LAT1)为靶点,PLGA作为药物载体,包载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和索拉非尼制备靶向纳米粒(L-STNP),并探讨其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纳米沉淀法合成L-STNP,通过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粒径、Zeta电位和形貌进行表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selleck产品仪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TMZ的负载情况及累计释放率。通过CCK8检测L-STNP作用于U87脑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活力。通过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利用DCFH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通过GSH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水平;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铁死亡标志蛋白GPX4的表达。将U87细胞皮下注射于裸鼠左前肢,建立人胶质瘤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待肿瘤长至100 mm~3时,尾静脉注射PBS、L-SNP(靶向单载索拉非尼纳米粒)、L-TNP(靶向单载替莫唑胺纳米粒)、STNP(非靶向双载索拉非尼和替莫唑胺纳米粒)、L-STNP(靶向双载索拉非尼和替莫唑胺纳米粒),监测肿瘤生长情况及裸鼠体重变化,治疗结束后取各脏器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及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中GPX4的表达。结果:L-STNP为球形纳米粒,形貌均一,大小在95 nm左右;电位为-36.3±1.6 m V,TMZ的包封率及载药率分别为(65.34±1.43)%和(3.35±2.81)%,索拉非尼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36.86±1.3)%和(4.13±0.19)%。溶血实验体现了纳米粒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在细胞摄取实验中,L-NP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N-NP,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实验结果表明L-NP对U87细胞具有较强的靶向性。与L-SNP、L-TNP、SNTP相比,L-SNTP对U8Q-VD-Oph作用7细胞具有较大的细胞毒性,能明显增加细胞内ROS的水平,降低细胞内GSH水平,降低铁死亡生物标志蛋白GPX4的表达水平。体内实验表明,L-STNP显著地抑制皮下荷瘤裸鼠的瘤体生长,延长了生存期;HE结果显示各给药组肝肾无明显变化,说明L-STNP对异种肿瘤无明显毒性;TUNEL实验也表明L-STNP组肿瘤细胞凋亡程度最高;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STNP降低了肿瘤组织中GPX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实验一致。结论:本课题成功构建了酪氨酸修饰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LAT1介导的包载TMZ和索拉非尼的靶向纳米粒,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胶质瘤,在脑组织内实现了有效蓄积。体内体外实验结果均表明,L-STNCell AnalysisP具有良好的载药、释药能力和生物安全性,能够显著地抑制肿瘤的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纳米粒可能通过诱导凋亡和铁死亡来实现抑制胶质瘤的目的。我们的研究为氨基酸转运体介导的纳米递送系统治疗胶质瘤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