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RADE分级及Meta回归探究针药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的循证评价

目的:以针药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循证医学的Cochrane方法学评价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基于GRADE证据分级系统,划分主要结局指标的证据等级。同时,运用常规Meta分析,比较针灸+中药VS中药、针灸+中药VS针灸、针灸+西药VS西药和针灸+西药VS针灸四类干预模式的疗效差异。运用Meta回归及亚组分析,找出可能的异质性来源。本研究为今后针药结合治疗AR的临床决策提供了系统性证据。方法:1.文献检索: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CBM(1979-2023)、中国知网CNKI(1979-2023)、万方Wan Fang(1998-2023)、重庆维普数据库VIP(1989-2023)、Pub Med数据库(1966-2023)、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63-2023)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间截止2023年2月10日。2.文献筛选与提取:初次筛选使用Note Express3.7.0软件,剔除重复的文献。再根据作者、题目等基本信息进行第二次人工查重。再次筛选:初步浏览标题和摘要,排除和本研究明显不相符合的文献。如:实验研究、个案报道等。最终筛选:对于无法确定是否纳入的研究,选择下载全文来决定是否排除。如: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等。确定纳入研究:按照预先设定的纳排标准,确定纳入RCT的数量。选择WPS表格11.1.0软件进行文献资料的数据提取。3.文献计量学:选用Microsoft excele表格对纳入文献的腧穴、中药和方剂名称资料进行提取、整理与分析。4.质量评价: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RCT的方法学质量。5.证据质量分级:根据结局指标使用GRADE pro3.6软件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质量进行评估,分为高、中、低和极低四级,严格评价证据等级。6.统计学分析6.1常规Meta分析选择Rev Man5.4.1软件用于数据资料的Meta分析。二分类数据资料选择相对危险度(RR)进行分析。连续型数据资料选择标准化均数差(SMD)进行分析,效应量的大小均用95%CI,P≤0.05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同时制作森林图和漏斗图。分析判断纳入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大小和来源。I2值和P值的大小代表异质性的程度。若P>0.1,I2≤50%,则认为研究间的异质性很小或无,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I2>5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于异质性较大的,主要从临床、方法学和统计学三方面来考虑可能的异质性来源。6.2 Meta回归选择Rev Man5.4.1、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亚组分析。二分类数据资料选择相对危险度(RR)进行分析。效应量的大小均用95%CI,P≤0.05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分析判断纳入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大小和来源。I2值和P值的大小代表异质性的程度。对于异质性较大的,将推断异质性来源。结果:1.文献分析:本研究总共纳入199篇针药结合治疗AR的RCT研究,通过对纳入的相关文献选穴规律情况进行分析,选用的穴位有72个,根据所用频次排序选取前10:肺俞(n=101)、迎香(n=93)、印堂(n=74)、大椎(n=74)、足三里(n=70)、合谷(n=60)、肾俞(n=此网站56)、脾俞(n=50)、风门(n=38)、风池(n=22);文献使用方剂情况进行分析,文献中所运用的方剂达33种,根据所用频次排序选取前3:玉屏风散(n=5)、摄涕止鼽汤(n=3)、益气温阳方(n=3);文献使用中药情况进行分析,文献中所运用的中药达101味,根据所用频次排序选取前10:细辛(n=80)、黄芪(n=75)、防风(n=66)、白术(n=63)、白芷(n=61)、辛夷(n=59)、苍耳子(n=59)、甘草(n=58)、白芥子(n=37)、五味子(n=34)。2.方法学质量评价:本研究总共纳入199篇RCT研究,有92篇RCT研究给出了详细的随机方法。21篇RCT研究报告了具体的分配隐藏方法。有3篇RCT研究给出了详细的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的介绍。有6篇RCT研究提及了对研究结局的评价实施盲法。182篇RCT研究的结果数据完整。2篇RCT研究存在选择性报告,其他风险偏倚描述尚不足。纳入研究的质量总体上偏低,高风险评价为主,可见纳入的RCT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堪忧。3.证据质量分级:(1)针灸+西药vs西药:结局指标的GRADE评级:总有效率为中级,RQLQ、TNSS、TNNSS、Ig E和EOS为“?○○○”极低级。6个结局指标均存在研究的局限性。(2)针灸+西药vs针灸:结局指标的GRADE评级:总有效率、TNSS、TNNSS为低级,RQLQ、Ig E和EOS为“?○○○”极低级。6个结局指标均存在研究的局限性。(3)针灸+中药vs中药:结局指标的GRADE评级:总有效率为“???○”中级,RQLQ和Ig E为低级,TNSS和EOS为“?○○○”极低级。5个结局指标均存在研究的局限性。(4)针灸+中药vs针灸:结局指标的GRADE评级:总有效率、RQLQ、TNSS和Ig E为“??○○”低级,EOS为“?○○○”极低级。5个结局指标均存在研究的局限性。4.常规Meta分析4.1针灸+西药vs西药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本组总有效率纳入49项研究,4999例。RQLQ纳入18项研究,1415例。TNSS纳入12项研究,1364例。TNNSS纳入9项研究,1136例。Ig E纳入11项研究,904例。EOS纳入2项研究,138例。分析总有效率、RQLQ、TNNS、TNNSS、Ig E和EOS 6个结局指标。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RR=1.21,95%CI[1.16,1.26],针灸+西药优于西药。RQLQ评分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1.60,95%CI[-2.17,-1.02],在RQLQ评分方面,针灸+西药比西药评分更低。TNSS评分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1.60,95%CI[-2.22,-0.97],在TNSS评分方面,针灸+西药比西药评分更低。TNNSS评分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70,95%CI[-0.97,-0.42],在TNNSS评分方面,针灸+西药比西药评分更低。Ig E评分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1.30,95%CI[-1.91,-0.68],在TNNSS评分方面,针灸+西药比西药评分更低。EOS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14,95%CI[-0.48,0.19],在EOS评分方面,针灸+西药比西药评分更低。4.2针灸+西药VS针灸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本组总有效率纳入9项研究,645例。RQLQ纳入4项研究,241例。TNSS纳入1项研究,60例。TNNSS纳入1项研究,74例。Ig E纳入2项研究,150例。EOS纳入1项研究,4例。分析总有效率、RQLQ、TNNS、TNNSS、Ig E和EOS 6个结局指标。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RR=1.18,95%CI[1.04,1.33],针灸+西药疗法优此网站于针灸;RQLQ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50,95%CI[-1.06,0.05],在RQLQ评分方面,针灸+西药比针灸评分更低;TNNS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80,95%CI[-1.33,-0.27],在TNSS评分方面,针灸+西药比针灸评分更低。TNNSS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63,95%CI[-1.10,-0.17],在TNNSS评分方面,针灸+西药比针灸评分更低。Ig E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98,95%CI[-2.27,0.31],在Ig E评分方面,针灸+西药比针灸评分更低。EOS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35,95%CI[-0.29,0.99],在EOS评分方面,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降低EOS水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4.3针灸+中药VS中药疗效比较Meta分析本组总有效率纳入36项研究,3367例。RQLQ纳入8项研究,667例。TNSS纳入3项研究,216例。TNNSS纳入0项研究,0例。Ig E纳入7项研究,527例。EOS纳入1项研究,64例。分析总有效率、RQLQ、TNNS、Ig E和EOS 5个结局指标。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RR=1.17,95%CI[1.13,1.21],针灸+中药优于中药。RQLQ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2.09,95%CI[-3.21,-0.98],在RQLQ评分方面,针灸+中药比中药评分更低。TNNS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96,95%CI[-1.63,-0.29],在TNSS评分方面,针灸+中药比中药评分更低。Ig E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1.14,95%CI[-2.06,-0.21],在Ig E评分方面,针灸+中药比中药评分更低。EOS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2.18,95%CI[-2.81,-1.56],在EOS评分方面,针灸+中药比中药评分更低。4.4针灸+中药VS针灸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本组总有效率纳入49项研究,4999例。RQLQ纳入18项研究,1415例。TNSS纳入12项研究,1364例。TNNSS纳入9项研究,1136例。Ig E纳入11项研究,904例。EOS纳入2项研究,138例。分析总有效率、RQLQ、TNNS、Ig E和EOS 5个结局指标。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RR=1.27,95%CI[1.13,1.43],针灸+中药优于单纯针灸。RQLQ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2.0Febril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3,95%CI[-2.97,-1.08],在RQLQ评分方面,针灸+中药比针灸评分更低。TNNS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1.27,95%CI[-2.78,0.24],在TNSS评分方面,针灸+中药比针灸评分更低。Ig E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0.02,95%CI[-0.23,0.20],在Ig E评分方面,针灸+中药比针灸评分更低。EOS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1.75,95%CI[-2.33,-1.16],在EOS评分方面,针灸+中药比针灸评分更低。5.Meta回归通过Meta回归发现,干预方式是有效率合并分析异质性的来源。针灸+西药vs西药的亚组分析显示: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01,I2=76.7%,组间差异性较大,意味着干预方式的选择会影响Meta分析结果,合并所有结果,效应量为1.21,且有显著性(Z=10.55,P<0.0001),达到了大效应量,说明干预方式的改变是异质性的来源;针灸+中药vs中药的亚组分析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34,I2=0%,组间未发现明显异质性。Meta分析结果,合并所有结果,效应量为1.27,且有显著性(p=0.006),达到了大效应量,说明干预方式的改变是异质性的来源。结论:1.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表明,总结了针灸治疗AR的腧穴主要以肺俞、迎香、印堂等补肺益气,祛风散寒通鼻窍的腧穴为主;所选的中药多为细辛、黄芪、防风、白术等解表散寒通窍、益气补肾的中药为主;所选的方剂多为玉屏风散、摄涕止鼽汤、益气温阳方等益气温阳、补肺益肾之功的方剂为主。2.目前国内外针药结合治疗AR的RCT研究的质量尚有待提高,各项结局指标的GRADE证据分级普遍偏低,建议今后进行的临床研究应严格按照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Grade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规范的报告。3.从Meta分析得出针灸+中药或针灸+西药的针药结合治疗AR在总有效率、RQLQ、TNSS、TNNSS、Ig E及EOS评分改善上均优于其他的单一治疗方式治疗。4.Meta回归分析得出研究的异质性来源基本证实。进一步的RCT基本很难改变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