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世界范围内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已经对公共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不良的杀菌、抗菌方法可能会增加与伤口感染的有关风险。开发绿色、安全的抗菌纺织品,以保护伤口不受耐药性细菌的影响十分必要。目前,聚乳酸(PLA)和聚乙烯醇(PVA)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皮肤组织工程等领域。但PLA和PVA自身不具有抗菌性,在抗菌材料的应用方面受到了限制,通常需对其进行抗菌改性来解决这一问题。银、铜纳米粒子的高效抗菌性能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它们体积小、比表面积高,其游离金属离子的释放量大,可与细菌细胞密切相互作用,且由于纳米粒子的介导效应,比母体化合物具有更高的抑菌活性,因此,可以作为传统抗生素的替代品来控制病原体,被认为是有前途的抗菌纳米材料。本文首先利用还原法分别绿色合成了银纳米粒子(Ag NPs)、铜纳米粒子(Cu NPs)、银铜混合纳米粒子(Ag/Cu NPs)和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这四种纳米粒子(NPs),然后将这些NPs与PLA纺丝原液共混,利用静电纺丝制备了四种PLA基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通过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四种NPs均具有优良的抗菌性,与PLA纺丝原液共混后均可以均匀分散在静电纺丝复合纳米纤维中,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的纤维表面粗糙,存在许多微小孔洞。NPs和PLA基体之间仅发生物理作用。相比于纯PLA静电纺丝膜,Cu NPs/PLA、Ag/Cu NPs/PLA与Ag-Cu NPs/PLA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亲水性略有提高,四种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高的抗菌medical specialist性能,其中Ag-Cu NPs/PLA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的抗菌性能最佳。接着,通过将不同浓度的Ag-Cu NPs加入到以二氯甲烷与丙酮混合溶剂的PLA纺丝原液进行共混,制备了不同浓度比的Ag-Cu NPs/PLA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经过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Ag-Cu NPs均可以成功混入PLA基体内,且均匀分散,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的纤维表面均存在许多微小孔洞。相比于纯PLA静电纺丝膜,复合纳米BIBW2992静电纺丝膜的纤维平均直径和水接触角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Ag-Cu NPs/PLA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的抗菌率随Ag-Cu NP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Ag-Cu NPs的浓度为7%时,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达到99.29%和99.35%。为了进行对比,又选用以去离子水为溶剂的PVA纺丝原液与Ag-Cu NPs共混,制备了不同共混浓度比的Ag-Cu NPs/PVA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经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Ag-Cu NPs也能够均匀分散在PVA基体内。与PLA基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相比,当Ag-Cu NPs的加入量不超过3%时,PVA基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的纤维表面光滑,但当随着混入的Ag-Cu NPs浓度的增加到7%,纤维之间出现严重的黏连,可纺性变差。Ag-Cu NPs和PVA基体之间仅发生物理作用,未产生明显的化学作用。当Ag-Cu NPs的浓度为5%时,Ag-Cu NPs/PVA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可达99.99%,实现高效抗菌。相比于Ag-Cu NPs/PLA复合纳米静电selleck HPLC纺丝膜,在加入相同的Ag-Cu NPs浓度的条件下,Ag-Cu NPs/PVA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更佳。综上所述,添加了Ag-Cu NPs后,生物可降解的PLA基与PVA基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均可实现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高效抗菌。与Ag-Cu NPs/PLA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相比,Ag-Cu NPs/PVA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在Ag-Cu NPs的共混浓度较低时抗菌率便能达到99.99%,且其纺丝过程中所用的溶剂并非有机溶剂,而为去离子水,制备过程绿色环保,使用时更加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