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附子-桂枝-茯苓”角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目的:获取“附子-桂枝-茯苓”角药的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成分,预测其有效作用靶点,进一步探讨角药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TCMSP平台上进行检索,以“附子-桂枝-茯苓”为主要检索目标,获取这3种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并筛选出与之相对应的作用靶点,再利用Uniprot数据库上获得对应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Symbol和Uniprot号,并对这些基因进行规范化处理。将处理后数据作为基础,通过Cytoscape软件绘制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可视化图,从中筛选出附子-桂枝-茯苓的核心有效成分。利用以下6种疾病数据库包括(Gene Cards、OMIM、TTD、Pharm GK、Dirus Ge NET、Dg Bank),查找心力衰竭的疾病靶点,同样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疾病靶点进行规范化处理。将规范处理后的数据导入Venny在线作图软件,从而获得由药物作用靶点和心力衰竭疾病靶点组成的韦恩图,最后得到两者的共同靶点。下一步将获得的共同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靶点及核心靶点团。在Metascape数据库上导入核心靶点信息,并对其进行GO功能及KEGG富集通路分析,核心有效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则由使用CytPLX-4720临床试验oscape软件进行绘制,得到结果后,选取关联性高的核心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selleck化学进行分子对接,从分子层面分析对接结果。结果:1.经过筛选,得到附子-桂枝-茯苓角药种有效活性成分和371个药物潜在靶点,筛选出抑郁症的疾病靶点9Dromedary camels84个,二者共同靶点为56个。2.GO功能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共同参与714条生物过程,18条细胞组分,21条分子功能,143条涉及炎症、免疫、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代谢等多条与抑郁症相关的信号通路。3.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核心成分间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本研究主要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结合了现代角药理论知识,分析附子-桂枝-茯苓治疗CHF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探讨具有温阳利水功效的角药配伍在治疗CHF的作用机制。结论如下:1.附子-桂枝-茯苓角药配伍用于治疗CHF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范围较药对配伍更为广泛,涉及的生理过程包括抗炎、调控细胞凋亡、影响线粒体功能、调节免疫等多种方面。2.附子-桂枝-茯苓角药组合的核心成分主要为槲皮素、β-谷甾醇、花旗松素、曲美烯醇酸等成分,可与TNF、INS、PTGS2、CASP3、TLR4等蛋白相结合,通过PI3K-Akt信号、TNF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等结合发挥对CHF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