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调查分析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药物治疗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1月1日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相关文献。通过筛选、数据规范化、数据提取,建立标准数据库。运用Excel 2019表格进行频Galunisertib浓度数分析,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78篇文献,总结出34个中医证型,纳入178首方剂,涉及药物138味,按功效分为17类,总频次2027次。2.围绝经期失眠常见证型为心肾不交证、阴虚火旺证、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Laboratory Management Software、肝郁肾虚证、肝气郁结证、肝郁化火证。3.围绝经期失眠常见的病位证素依次肾、肝、心,常见的病性证素依Liraglutide抑制剂次为阴虚、热、气滞;病性证素组合以阴虚和热、气滞和热最为多见;其中阴虚和热与心肾最为密切,气滞与肝最为密切。4.治疗围绝经期失眠前六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收涩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补虚药中使用最多的为补血药和补气药。5.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高频药物有37味(频次≥20),排名前十的药物分别为酸枣仁、地黄、白芍、牡蛎、黄连、当归、茯苓、龙骨、山药、山茱萸。6.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药物的主要性味、归经为寒性、温性、平性;甘、苦;肝、心、肾经。7.对37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6组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8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1.围绝经期失眠最常见的证型为心肾不交证,其次为阴虚火旺证、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肾虚证、肝气郁结证、肝郁化火证。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生与肾、肝、心三脏密切相关,阴虚、热、气滞为其常见病性证素,基本病机为冲任虚损,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调,阴阳失交。2.围绝经期失眠的治疗药物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为主,药性寒、温、平并用,药味多甘、苦,主要归肝、心、肾经。围绝经期失眠以补肝益肾、补血养心、滋阴潜阳、安神定志、疏肝解郁、清热除烦为主要治疗原则,灵活应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黄连阿胶汤、二至丸等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