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随着教育部2010年颁布《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以及《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提出,对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落实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需要先进行指向学科核心素点击此处养的教学设计,不少学者认为核心素养的落实可以实施单元教学,且实施单元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力手段之一。在此情境下,单元教学被逐渐重视起来,但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对于归纳推理的研究多处于理论阶段,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单元教学对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实践研究则更少。基于此,本研究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基于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探讨单元教学对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影响作用,从而为中学一线教师在教学实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践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研究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单元教学以及归纳推理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解释了单元教学和归纳推理相关概念的内涵、理论基础以及生物归纳推理能力。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展开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铜仁市等一线高中生物学教师以及遵义市某高级中学随机抽取的高一年级600名学生,其中教师方面主要从对归纳推理的认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方法与途径以及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困难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学生方面,主要从学生归纳推理的水平和运用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从遵义市某高级中学高一年级选取归纳推理能力水平相当的两个平行班作为实践对象,其中高一(3)班为实验班,进行一定课时的单元教学,高一(9)班为对照班,则采用常规教学。教学实践结束后,通过前、后测结果分析,探讨单元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影响作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有83.5%的教师对归纳推理的理解并不完善,且存在着一些误区,还有72.8%的教师对归selleck PD0325901纳推理结果的或然性认识不到位,26.2%的教师对不清楚归纳推理的过程。虽然多数教师认同归纳推理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从实际教学出发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22.3%的教师主动收集整理教学资源并运用在教学中的意识有待提高,16.5%的教师对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通过对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调查发现,高一年级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均值为3.242,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各子能力的均值看,学生的各子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科学观察能力(3.509)、归纳概括能力(3.470)、信息关联能力(3.193)、形成猜想能力(3.099)与假设检验能力(2.939)。同时调查发现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及其子能力与性别没有显著关系,但和他们的态度有显著关系。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实践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P=0.037<0.05)、信息关联能力(P=0.002<0.05)、归纳概括能力(P=0.014<0.05)以及假设检验能力(P=0.041<0.05)存在显著差异,而形成猜想能力(P=0.053>0.05)两班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实验班和对照班归纳推理能力的整体水平看,实验班优于对照班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0.01),可见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采用单元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实验班实践前、后的归纳推理能力发现,实验班学生在实践前后其信息关联能力(P=0.000<0.01)、归纳概括能力(P=0.001<0.01)及形成猜想能力(P=0.002<0.01)存在极显著差异,假设检验能力(P=0.015<0.05)存在显著差异,而科学观察能力(P=0.092>0.05)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实验班实践前、后的结果表明,单元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具有显著效果。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单元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是有积极作用的。因此建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一步理解归纳推理内涵的基础上,应有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意识,课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做好单元教学准备,课中做好方法介绍,发挥案例引导作用,课后及时巩固练习,提升归纳推理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对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