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随访研究, 以2008—2016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行肿瘤切除的PPGL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157例。获得患者基本情况[诊断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MI)], PPGL发病情况(起病年龄、病程、家族史、肿瘤位置、肿瘤是否双侧或多发、术前血压), PPGL肿瘤临床和病理特点(肿瘤大小, 术中是否有粘连、侵袭或浸润, 术后病理包膜是否光滑完整、有无浸润生长、囊变坏死以及Ki-67指数), 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前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等, 根据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获得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 并比较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与未复发转移患者之间的基本情况、发病情况、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 1LY-18801157例患者的年龄为(42.4±13.4)岁, 男69例, 女88例。其中103例为嗜铬细胞瘤(PCC), 54例为副神经节瘤(PGL),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随访时间为(9.5±2.0)年。PCC患者中, 13例(12.6%)术后复发, 9例(8.7%)远处转移;与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相比, 复发患者起病年龄更小[(27.3±15.7)岁比(39.3±12.2)岁, P=0.003], 病程更长[48.0(23.0, 141.0)月比12.0(4.C59采购0, 60.0)月, P=0.010];出现远处转移患者的肿瘤体积更大[8.0(6.1, 12.8)cm 比 5.0(4.0, 7.0)cm, P=0.027]。PGL的患者中, 8例(14.8%)术后复发, 5例(9.3%)远处转移;与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相比, 复发患者病程更长[90.0(36.3, 165.0)月比24.0(8.0, 72.0)月, P=0.009], 原发肿瘤为多发病灶的比例更高[4/8比4.4%(2例), P=0.003];远处转移患者术前舒张压更高[(146.0±32.1)mmHg比(120.6±25.3)mmHg, P=0.043](1 mmHg=0.133 kPa), 原发肿瘤为多发病灶的比例也更高[2/4比4.4%(2例), P=0.029]。结论 PPGL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复发或转移。术后复发或出现远处转移的PPGL患者起病年龄更小, 病程更长, 肿瘤体积更大, 且多发病灶更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