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患者人口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并进行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情况对比,为RAS患者筛查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我院住院部收治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符Lorlatinib说明书合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纳入及排除标准RA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计413名作为RAS组,另随机选取同期行肾动脉彩超回报未见明显异常,且其他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总计413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分析所需临床病例资料数据(包括患者人口学、既往史、个人史、临床症状、所合并基础疾病、RAS病因、实验室化验指标、影像学检查数据)和随访数据结果(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血压及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RAS该疾病人口特征分布、发病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案下预后情况,评价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有效性。结果:我院近十年共诊断RAS 413例,男性251例(60.8%),女性162例(39.2%),就诊平均年龄为62.24±13.29岁。380例(92.0%)存在高血压(收缩压为153.79±26.57mm Hg,舒张压为90.07±16.78mm Hg),服用降压药物数量1.38±0.97种,吸烟198例(47.9%),男性较女性占比高(86.9%vs13.1%)。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吸烟、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病史在ARAS组患者中更常见(P<0.05),肌纤维发育不良组(FMD)和大动脉炎组(TA)患者年龄较小。RAS组与对照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合并颈动脉斑块、合并锁骨下动脉斑块、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结果中,肌钙蛋白T、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尿素、血肌酐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动脉超声数据比较中,RAS组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腹主动脉流速、肾动脉一腹主动脉峰值流速比值、肾动脉一叶间动脉峰值流速比值、肾动脉阻力指数、叶间动脉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数据比较中,RAS组左室后壁厚度、主动脉口流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LVEF高于RAS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4;95%CI:1.006~1.043)、高血压史(OR:4.813;95%CI:2.512~9.223)、颈动脉斑块(OR:3.016;95%CI:1.735~5.243)、锁骨下动脉斑块(OR:2.269;95%CI:1.434~3.589)、心力衰竭(OR:4.523;95%CI:1.662~12.310)、外周血管疾病(ORPCI-32765:1.607;95%CI:1.021~2.531)、同型半胱氨酸(OR:1.032;95%CI:1.003~1.063)、胱抑素C(OR:4.789;95%CI:2.202~10.419)与RAS存在明显独立关系,为RA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示年龄的曲线下面积为0.726,最佳截点值为59.5岁,识别RAS发生的灵敏度为65.7%,特异度为71.6%;同型半胱氨酸的曲线下面积为0.742,最佳截点值为14.685umol/l时,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63.0%;胱抑素C的曲线下面积为0.770,最佳截点值为0.965mg/L时,灵敏度为67.8%,特异度为80.2%。RAS患者中120例接受介入治疗,经血运重建术成功率为10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5%,按RAS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纯药物组及介入组,两组间治疗前各临床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重度狭窄分组中,介入治疗组收缩压降幅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降压药使用种类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中度狭窄分组中,介入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降幅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降压药使用种类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两者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狭窄分组中,介入治疗组收缩压降幅(P=0.624)、舒张压降幅(P=0.286)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降压药使用种类低于药物组(P=0.675),但未见统计学意义。总体上看,单纯药物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降压药使用种类明显增加,两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舒张压与干预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为22.9%;介入治疗组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基线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药种类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为37.5%,介入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结论:1.RAS患者中ARAS组占比最高(88.9%),且年龄较大,男性、吸烟、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病史在ARAS组患者中更常见,FMD和TA患者年龄较小,FMD组中女性占比最高(85.7%)。2.年龄、高血压史、合并颈动脉斑块、合并锁骨下动脉斑块、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与RAS发生密切相关,是R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RAS发生的预测因子,其中胱抑素C预测能力较好。3.介入治疗是治疗不同病因RAS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发症发生率小,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降压药使用种类,其中中度及重度狭窄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