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益生菌改善大肠癌化疗相关性腹泻脾虚湿盛证的临床观察

研究目的:观察加味参E7080生产商苓白术散联合益生菌对大肠癌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为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改善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并签署相关同意书的大肠癌化疗后出现腹泻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口服加味参苓白术散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照组仅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共观察2周,治疗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CMOS Microscope Cameras积分、CID分级、肠道菌群数、KPS评分、安全性指标及相关不良反应,运用SPSS26.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中医单项证候: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中医单项证候进行比较,治疗组改善大便溏泄、头身困重、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这四项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selleckchem Fer-1候总积分: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效果更优(P<0.05)。3.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6.7%,有统计学差异(P<0.05),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益生菌治疗大肠癌化疗相关性腹泻中医证候疗效优于益生菌。4.CID分级疗效评价:治疗后第7天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相关性腹泻等级,治疗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75%,有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14天结束后两组有效率相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降低化疗相关性腹泻等级优于对照组。5.肠道菌群数:治疗组治疗后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数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调节肠道菌群优于对照组。6.KPS评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Karnofsky评分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评分提高者多于对照组,治疗组改善患者功能状态效果更佳。7.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相关安全性指标无异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研究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益生菌治疗大肠癌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益生菌,可以降低化疗相关性腹泻等级,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