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比较有急性前庭综合征表现的后循环梗死与前庭神经炎的眼震视图

目的:分析比较以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后循环梗死和前庭神经炎眼震视图的不同,评估眼震视图在区分两种疾病当中的意义,为诊断和区分两种疾病提www.selleck.cn/products/canagliflozin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眩晕中心门诊及住院部以急性前庭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后循环梗死和前庭神经炎患者,其中后循环梗死69例,前庭神经炎49例。收集患者以下资料:年龄、性别、头晕性质、既往病史、一般查体、专科查体、头颅核磁和眼震视图检查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眼震视图特点,比较两组差异,并建立决策树模型。在决策树模型中将118例AVS患者分为后循环梗DS-3201溶解度死组和前庭神经炎组,再根据有无自发眼震进行再次分组,有自发性眼震组,选择头晕性质、共济运动、眼震形式、固视抑制度数、固视指数(FI)、扫视试验、凝视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作为因变量。无自发性眼震组,选择头晕性质、共济运动、眼震形式、扫视试验、凝视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作为因变量,计算各因素所占权重,测试模型效果。结果:1.两种疾病在头晕形式、共济运动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两种疾病在视跟踪试验、扫视试验、眼震形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疾病在凝视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固视抑制试验、自发性眼震试验、固视指数、固视抑制度数、固视时最大慢相角速度、消除固视时最大慢相角速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视动性眼震试验、自发性眼震试验、固视指数、固视时最大慢相角速度、消除固视时最大慢相角速度等方面差异更显著(P<0.01)。3.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1)在Medullary thymic epithelial cells无自发眼震情形下,视动性眼震实验所占权重为45.28%,头晕性质所占权重为30.08%,扫视试验所占权重为18.59%,以上3项特征的权重合计占到了93.95%;凝视试验、共济运动的权重则分别为:4.18%、1.87%所占权重比较低。将头晕性质、共济运动、扫视试验、凝视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作为自变量,将病种作为因变量,建模后准确率为70.00%,精确率(综合)为78.75%。(2)在有自发眼震情形下,固视抑制度数所占权重为53.67%,该特征的权重最高,头晕性质所占权重为15.45%、固视指数所占权重为9.05%,以上3项特征的权重合计占到了78.18%;视动性眼震试验、凝视试验、共济运动的权重则分别为:8.19%、8.02%、5.61%,所占权重较低。将头晕性质、共济运动、自发性眼震试验、扫视试验、凝视试验、固视指数(FI)、固视抑制度数、视动性眼震试验作为自变量,而将病种作为因变量,最终模型在训练集上得到的准确率为95.00%,精确率为95.00%,在测试集上得到的准确率为60.00%,精确率(综合)为60.00%,召回率(综合)为60.00%。结论:1.头晕形式、共济运动、凝视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固视抑制试验、自发性眼震试验、固视指数、固视抑制度数、固视时最大慢相角速度、消除固视时最大慢相角速度是区分两种疾病的因素,其中视动性眼震试验、自发性眼震试验、固视指数、固视时最大慢相角速度、消除固视时最大慢相角速度等方面差异更显著。2.在无自发眼震情形下,决策树模型中视动性眼震试验、头晕性质、扫视试验所占权重较高,是两种疾病的重要因素,所建预测模型效果中等,对区分后循环梗死与前庭神经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3.在有自发眼震情形下,固视抑制度数,头晕性质、固视指数所占权重较高,是区分两种疾病的重要因素,所建立模型训练集上得到的准确率为95.00%,精确率为95.00%,但测试集上反应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