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硝散外敷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冰硝散)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符合纳入标准、并且自愿参加的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冰硝散外敷结合常规消肿治疗31例)、对照组(常规消肿治疗31例)两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常规查体,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当天给予跟骨牵引治疗,将冰袋包绕在膝关节周围毛巾上(间歇性冷敷治疗,一次40分钟,每日3次,共48h)、给予静脉消肿类sandwich bioassay药物(七叶皂苷钠4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并结合抬高患肢、指导足踝运动等辅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冰硝散持续外敷(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3个小时)。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5天评估患肢肿胀以及疼痛情况等,观察指标为患肢肿胀分级、患肢肿胀值、消肿率、VAS评分、术前等待时间。将实验所获取的实验数据导入SPSS26.0统计软件中并进行统计学研究,从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通过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两组样本在性别、患侧分布、年龄、肿胀程度、肿胀值、治疗前VAS评分等变量进行统计学比较后,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各阶段肿胀分级组间对比,在治疗第3天、第5天肿胀分级情况P值<0.05,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第3天肿胀分级情况P值>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治疗第5天肿胀分级情况P值<0.05,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3.两组患者治疗各阶段肿胀值组间对比,治疗第3天、第5天肿胀值,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后3天与治疗前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5天与治疗后3天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3天与治疗前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5天与治疗后3天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治疗各阶段消肿率组间对比,治疗后第3天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第5天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治疗各阶段VAS评分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第5天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前组内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第5天与治疗后第3天组内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前组内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D-Lin-MC3-DMA抑制剂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第5天与治疗后第3天组内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在selleck SAHA术前等待时间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中药外敷(冰硝散)在减轻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肿痛、缩短术前等待时间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肿痛中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