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迷走神经分支的单孔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通过保留与非保留迷走神经分支两种不同的单孔胸腔镜(VATS)治疗肺癌的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保留迷走神经分支对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从而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分支的单孔VATS手术在减少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并为早期NSCLC患者提供更优的手术方案。方法:本文回顾性研究2021-2022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50例确诊为早期(T1-2a N0M0)NSCLC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单孔VATS手术(包括肺叶切除、肺段切除及楔形切除)。其中75例患者行非保留迷走神经分支的单孔VATS手术(下文统称为对照组),75例患者行保留迷走神经分支的单孔VATS手术(下文统称为实验组)。本研究的结局指标为是否出现术后3周内肺切除术后咳嗽(CAP)、出院前有无心律失常情况发生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如术后心衰、持续性购买GSKJ4肺漏气、肺炎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无死亡病例。实验组术后3周内CAP发生率(18%vs.42.6%,p=0.001)、心律失常发生率(5.3%vs.24%,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两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分析,术后3周CAP的影响因素是损伤迷走神经分支、术后置管时间长和肿瘤位置(上叶);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是损伤迷走神经分支、手术方式(肺叶切除)和高龄。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Baricitinib细胞培养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术后3周CAP的危险因素是上叶手术和术中损伤迷走神经分支,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是术中损伤迷走神经分支。两组患者在年龄(p=0.623)、性别(p=0.744)、高血压史(p=0.74)、糖尿病史(p=0.064)、吸烟史(p=0.73)、手术部位(p=0.743)、肿瘤位置(p=0.25)、病理类型(腺癌、鳞癌)(p=0.56)、手术方式(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楔形切除)(p=0.904)方面无差异。围手术期指标中,术后引流量(271.3±85.1m Lvs.282.9±81.5m L,p=0.39)、送检淋巴结组数(均为8组)、术后置管时间(5.1Insect immunity±2.2dayvs.4.9±1.8day,p=0.743)、术中出血量(34.4±12.7m Lvs.34.53±9.5m L,p=0.942)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139.7±19.8minvs.130.9±22.01min,p=0.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出现2例术后持续性肺漏气患者,对照组出现4例术后持续性肺漏气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在实验组,有1位患者出现术后肺炎,对照组中有3位患者出现术后肺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两组患者中,实验组出现1例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中出现2例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结论:1.对于早期NSCLC的患者,在手术中清扫淋巴结时,保留迷走神经分支可以减少患者出现术后心律失常、CAP发生的概率,说明保留迷走神经分支的单孔VATS手术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保留迷走神经分支的单孔VATS手术在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与非保留迷走神经的单孔VATS手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持续性肺漏气、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说明保留迷走神经分支的单孔VATS手术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