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NAP)与不同种类细菌血流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其与鉴别诊断细菌感染的常见炎症指标,如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计数(WBC)进行比较分析,来评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对革兰氏阳性菌血流感染与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的判断是否存在预测价值。2.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更多2022年11月1日期间大连医科大学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入院的13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患者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氏阳性菌血流感染组(n=68),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组(n=63),另选取确认为无血流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n=70)。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史、入院后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等,并记录入院后的NAP、PCT、CRP、WBC水平,对比三组患者入院后NAP、PCT、CRP、WBC水平,分析其鉴别革兰氏阳性菌血流感染与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最佳临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应用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并选取最大约登指数所对应的最佳临界值,分析NAP阳性率及NAP阳性积分对不同细菌血流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将其与PCT、CRP、WBC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中的数据通过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3.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对比革兰氏阳性菌血流感染组、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组、无细菌血流组这三组患者通过两两组间对比,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NAP阳性率、NAP阳性积分对比1)G+感染组与对照组NAP阳性率、NAP阳性积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G-组NAP阳性积分水平[94(83,142)]明显高于G+组[72(27.25,1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G-组NAP阳性积分水平[94(83,142)]明显高于对照组[42(29.5,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ROC曲线通过绘制ROC曲线,选取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截断值可得:NAP阳性积分selleck合成在区分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与对照组中的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680-0.856),最佳诊断临界值为74,此时最高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5.7%;当NAP阳性率>18.5%,NAP阳性积分>77.5,CRP>46.99mg/L,PCT>1.61ng/L,WBC>10.39×10~9/L作为临界值时,鉴别诊断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57.1%、85.7%、49.2%、84.1%、57.1%;特异度为72.9%、75.7%、98.6%、67.1%、94.3%。4.结论(1)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组患者NAP阳性积分高于革兰氏阳性菌acute infection血流感染组;(2)NAP阳性积分可能成为辅助鉴别诊断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的指标,且其鉴别诊断价值优于PCT、CRP及W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