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羽叶报春为报春花科报春花属的两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陕西羽叶报春种群少,分布区狭窄,面临灭绝的风险,亟待保护,已被列为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本研究基于生态位模拟探究影响陕西羽叶报春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应用群体遗传技术研究其进化潜能,以期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开展野外调查和样本采集,收集陕西羽叶报春地理分布数据。基于全球2.5′分辨率的生物气候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值(MaxEnt)模型,分GSI-IX研究购买析陕西羽叶报春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重建其在末次盛冰期(LGM)、中全新世(MH)、当代(1970~2000 s)、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中不同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的四个未来时期(2020~2040 s、2041~2060 s、2061~2080 s、2080~2100 s)下在中国的适生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贡献率大小,影响陕西羽叶报春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昼夜温差月均值(Bio02)>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Bio03)>年温变化范围(Bio07),依置Optical biometry换重要值大小为年温变化范围(Bio07)>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Bio03)>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昼夜温差月均值(Bio02),综合来看温度是影响陕西羽叶报春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2)陕西羽叶报春在冰期的避难所应在四川东部和秦岭巴山;(3)陕西羽叶报春在碳排放程度低的气候情景下(SSP1-2.6)分布范围向南、向东扩张,而碳排放中、高、极高程度(SSP2-4.5、SSP3-7.0、SSP5-8.5)的气候情景下,陕西羽叶报春的分布向北、向西收缩。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建立陕西羽叶报春的基因组文库,利用软件建立陕西羽叶报春的微卫星文库,分析其微卫星种类和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引物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通用性检测。结果表明:(1)测序返回并组装一致性序列223,848条,在22,021条序列中查找出微卫星位点26,339个,含有微卫星的片段序列占总序列的9.837%;微卫星类型中单核苷酸重复占比最大62.92%,其次为二核苷酸30.20%;单核苷酸重复中的优势单元为A/T占比96.13%,在二核苷酸重复中AG/CT为优势单元占比45.34%;重复单元的长度与微卫星的丰富度呈现负相关;(2)设计陕西羽叶报春引物60对,通过对唐湾(TW)种群2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筛选出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24对。对5个种群进行群体遗传分析,24对引物多态性高,引物通用性检测发现在该物种属内通用性较高,但在跨属的近缘种中通用性较差。应用上述开发出的24对引物对陕西羽叶报春野生种群共计100份样本进行群体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物种水平上,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A=6.0417,I=1.2835,h=0.6311);(2)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强烈(F_(ST)=0.4315),遗传变异主要源于种群内部,种群间基因交流水平低(N_m=0.3887);(3)聚类分析将5个种群分成了两个大组,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0.457,P=0.01)。因地理隔离、种群小等因素导致其遗传分化显著。基于其遗PR-171抑制剂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分化明显等研究结果,提出了以就地保护为主的保护策略。